top of page
書桌
  • 蒲公英聽語小幫手

2018.10.30 臺北市立大學特教系碩士班研究生分享實習心得 Ⅰ


今年臺北市立大學特教系碩士班語言治療組的研究生來會實習,由理事長及資深語言治療師張淑美老師負責督導,第一梯次來會的實習生剛結束兩個月的實習,每周六他們全天在會觀摩,也幫孩子上課。本身是特教系畢業的展禎,對於孩子的能力能夠很快了解並設計活動切入目標,不僅教導學前的孩子,也幫忙一位國小階段的聽障學生,加強聽與說能力。

===========================================================

實習心得 / 臺北市立大學特教系碩士班語言治療組許展禎


蒲公英隨風而飛,飛進了每個聾家庭裡,讓每個搖曳的家庭有了堅韌附依的紮。

過去接觸聽障生是在學校的環境,單純以為「認知、情意、技能」的教學目標足夠堆疊聽障生的能力,然而進入語言治療領域後才瞭解「聽能」是這些能力的根底。聽能復健的足全,才能真正搭起能力的橋樑。

每個來到蒲公英聽語協會的聾家庭,漸漸地在此織起了網絡,儼然是聾文化、聾社會的照影。聾父母不僅在家中教導孩子屬於聾文化中的語言—手語,更是希望孩子也能學習主流文化的語言—口語。就像是飄搖的蒲公英種子,這些家庭帶著不同的故事在每週六聚首交流。這樣的凝聚托起了蒲公英,也讓蒲公英展現了堅毅。

蒲公英聽語協會拓佈年輕力量,也聆聽「需求」。協會過去舉辦了不同面向的課程、活動,像是社青英文課、升學座談會⋯⋯,這些活動對於聽人來說是如此稀鬆平常。或許繳個錢,你就能在檢定班密集訓練並考取檢定,你也可能參加數個說明會好以做好迎接下個學業階段。可是卻無法同感深受地作為一名聽損者必須有良好聽能,才有辦法繼續面對於他/她是如此陌生的語言;又或是在新的校園環境中,因為聽損而可能會面對到的日常困擾—然而,這些確確實實地是有需求的。

我是一名實習語言治療師,來此實習不是只是學習與應用我的專業,更是因為聾文化裡的人事物有所感動。我總是念起協會理事長的那席話:「這些家庭不辭遠勞地前來,我真的很感動。但是還有更多需要的聾家庭是我們不知道的。」,話語好似雨滴細細縈繞。

===========================================================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