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書桌
  • 蒲公英聽語小幫手

【蒲公英報報】之十二 把愛傳下去 

文 / 市北大語言治療研究生蔡慧儀 採訪報導
活潑大方又樂觀的宇廷,今年升上高中,選擇了喜愛的餐飲科就讀。媽媽一直是他最大的支持者,一路陪著孩子成長,也為孩子安排了各種課程和體驗,媽媽期待長大的宇廷也能學習付出,成為優秀的志工,幫助別人。
===================================
【出生】
宇廷媽媽育有一女一子,姊姊為聽人16歲,宇廷為聽損15歲,雙耳佩戴助聽器,中/極重度聽損。媽媽為主要照顧者,在懷孕5個月時檢查出染色體異常,有做過羊膜穿刺,醫生表示外表看不出來,媽媽以為沒什麼大礙決定把他生下來。另外媽媽也表示有家族遺傳史,舅公為聾人,大阿姨與小阿姨的兒子皆為聽損兒。
【發現聽損】
宇廷出生是在凌晨半夜三、四點,匆忙之下並沒有做其他檢查,加上前面姐姐的經驗一切正常,媽媽當時不覺得有問題。直到宇廷一歲半時,媽媽發現他對事物不感興趣,唯獨喜歡響板。 在一次打預防針時,媽媽詢問小兒科醫師,醫師表示「男孩子語言發展比較慢,沒有問題,很快就會講話」。直到宇廷兩歲時,媽媽仍然覺得不對勁,在耳鼻喉科安排聽力檢查。醫師把媽媽唸了一頓「小朋友兩歲還不會講話,媽媽妳神經很大條!」。 宇廷在兩歲三個月時佩戴助聽器,同時進行早療課程。媽媽積極的幫其找尋資源,同時在馬偕醫院、雅文基金會、診所、幼兒園等…一併加緊腳步的追上常童進度。
【心情調適】
媽媽表示當時知道宇廷有聽損時,心情真的很難過。遇見了基金會李老師替媽媽打了一劑強心針,他告訴媽媽「起跑點慢一些沒關係,但努力追一定追得上!」。那時候聽語課程一周上兩次,媽媽發現宇廷有追上姐姐的腳步,才漸漸比較安心。
【家庭教養與日常互動】
媽媽表示在宇廷國小階段她是個虎媽角色,爸爸從小扮演白臉,媽媽扮演黑臉「說一就是一」;國中階段彼此成為好朋友,因為媽媽發現「專制」這招不能用了,需要靠「溝通」,到目前高中仍然繼續當朋友。 宇廷目前就讀高中一年級餐飲科,每天回家會主動與媽媽分享「我今天在學校實習做的麵包、濃湯...等等,媽媽我假日做給你吃」;也會與媽媽分享實習過程中的樂趣。
【與蒲公英的相遇】
國小六年級宇廷即將從兒童慈善協會畢業,當時媽媽很擔心地跟社工說「怎麼辦,這樣我就沒有重心了。」兒童慈善協會社工熱心幫忙介紹宇廷給協會的謝老師認識,延續這份愛的守護。第一次與蒲公英的相遇是在國小六年級,宇廷報名了課輔班,就這樣蒲公英一路陪伴著宇廷成長給予支持。
【未來規劃】
宇廷在兒童慈善協會不僅學直笛,也學了一點鋼琴。升高中後,喜歡彈鋼琴培養自己的另一項興趣。媽媽在這部份給予支持,表示「學音樂對聽損孩子也是件不錯的事」。當然宇廷從中也找到樂趣,對自己大聲說:未來要成為很有名的「阿廷師」。除此之外,宇廷的夢想還想要開一間餐廳,他很孝順的跟爸爸媽媽說以後要養他們。
【成長與進步】
宇廷從國小六年級來到蒲公英協會,一路上課上到國三結束,整整四年的課程。 在社交互動方面,媽媽最大的擔憂就是宇廷的人際關係,擔心他無法與同儕相處。宇廷因為聽力不好,常與人疏離。媽媽表示宇廷國中三年最好的朋友是學校的校犬,校園裡四隻校犬他每一隻都認得,但同學卻無法認得。 現在讀了餐飲科,許多時候需要小團體一起合作,宇廷很棒的能夠運用這四年在蒲公英所學的溝通技巧,交到新朋友也可以自然地與人互動。 另外,媽媽表示印象最深刻是參加蒲公英委託白浪冒險學校辦的溯溪活動,活動中成長很多,以前都是需要依賴「媽媽說…」,從溯溪回來後,宇廷會主動跟媽媽說「這個我會了,我可以自己來,你不用說了,我已經長大了」等獨立自主的話語,不斷讓媽媽知道,他是個可以為自己負責的大人。 在學業方面,媽媽看見宇廷在過程中漸漸喜歡上英文課,媽媽表示由衷的感謝蒲公英老師,宇廷不喜歡讀書,在國一時上了協會的英文輔導課,產生興趣喜歡上英文課,讓媽媽感到驚訝。後來宇廷所有科目中,分數最好的就是英文。
【讓愛延續】
蒲公英讓人覺得是個溫暖和諧的家庭,謝謝謝老師與師丈、瑄瑄姊姊在媽媽覺得徬徨無助時能夠適時的伸出溫暖手臂給予支持。媽媽擔心國中的宇廷會交到壞朋友而行為有所偏差,但沒想到宇廷一路走到現在行為沒有偏差,思想也沒有變壞。媽媽覺得很感恩,蒲公英在宇廷黃金成長過程提供了很棒的環境,沒有讓他叛逆,反而學會了獨立。一路受到許多人的幫忙,希望未來自己也有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把這份愛繼續傳下去。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