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書桌
蒲公英聽語小幫手

2024.04.10【聽(不)見日常-聽損者的生命經驗與醫療科技 工作坊】113/03/31 13:30-15:00「與時俱進的聽能復健」專題講座精選​ 


由蒲公英聽語協會與政大民族學系主辦,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華科慈善基金會與以法大助聽器公司暨聽語中心協辦之為期兩天的工作坊,於113/3/31在熱烈迴響及歡聲笑語中圓滿落幕。
        此次工作坊聚焦於聽損者的成長故事、溝通管道、醫療科技、溝通輔具、聽能復健以及語言治療等方面。本次工作坊旨在探討如何幫助聽損的對象,並促進社會更多對聽覺障礙者的理解與包容。
        113/03/31工作坊第二日的下午很榮幸邀請到以法大助聽器公司暨聽語中心創辦人張秀雯創辦人擔任主講者,並且邀請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郭文華教授擔任與談人。
  張秀雯創辦人向聽眾分享國外聽損兒接受聽力檢測與早期療育的進程,目前臺灣正在推廣孩子在出生後 6個月大以前要及時選配合適的聽力輔具並接受早療的觀念,以協助後續的語言發展,而國外已經在提倡將進程縮短為出生後3個月大以前。從以法大的經驗來看,新世代的聽損兒及早配戴助聽器與植入電子耳,陸續看見顯著的成效。
  創辦人也提到除了新生兒之外,目前發現非常多成年人需要配戴助聽器,有國外的研究指出,其實需要配戴助聽器的成年人平均要花上 9年才願意跨出這一步。因應聽損者的需求,再加上科技時代的來臨,聽能復健的設備愈發多元與進步,讓更多人能夠使用相關的資源。在講座的最後,創辦人則提出飛機上使用廣播系統提醒乘客的情境讓聽眾們反思:聽覺建構的社會環境是否限制了聽損者的能力,導致聽損者的生活品質不佳?而創辦人也期待更多聽力輔助設備創新的進展,有更多人能夠抱持聽覺友善的思維,共同打造一個無障礙的社會。
  緊接著,郭文華教授從科技始於人性的觀點回應:要有人才會有科技,生活中的醫療科技便是源自於人的生活經驗。障礙者的生活經驗提供設計者看見更多人的需求,沒有那麼正面的生活經驗反而有可能促成創意的源頭,不只協助障礙者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也造福社會中所有的族群,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現場的聽眾在之後的問答時間也踴躍地提出不同面向的問題,針對科技進步對於聽力師工作的可能影響與看待科技公司的觀點等疑問發問,本場講座環繞聽能復健與科技分享與討論,激盪出精彩的火花。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