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7【打動人心的戲劇課:一場跨越聲音的冒險】蒲公英聽語小幫手2月6日志工:協會理事 徐承佑春節假期的第一天,是蒲公英聽語協會和果陀文創合作的「打動人心的戲劇課」最後一堂課,也是成果發表的時刻,所有演員和後台志工都是聽障(聾人)朋友,眾志成城完成了一個30分鐘的舞台劇。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畫面,志榮還是有點緊張不確定何時該出場,我在後台搭著他的肩膀說:「等一下拍一下是待命,拍三下就是確定出去了,不要猶豫!」志榮笑著回應:「好!」那種互相信任的感覺,真的很棒!回想三個月前,我們在貳樓餐廳欣賞果陀的《我們分手吧!》實境喜劇,當時和劇團總監見面提到課程安排時,她們有點擔心學員的年齡差距,但我覺得這不是問題,因為我看過很多聾朋友的精彩肢體表現,知道他們有獨特的表達方式。身為協會的理事,我也很想參與這個難得的課程,雖然時間上沒辦法完全配合,加上我不太喜歡站在幕前,所以決定以幕僚的身分幫忙,當個顧場的志工。說到這裡,題外話想提醒大家,協會爭取這些學習資源真的不容易,希望大家能珍惜,如果沒興趣,可以把機會讓給其他人;如果已經參與了,就好好投入,盡到學生的本分,別常常請假又不報備,畢竟這不僅是個人的學習,也是團隊的合作。對聽障朋友來說,參與歌舞劇最大的困難是溝通,雖然課堂上有聽打員和手語翻譯,但有時候還是會遇到理解上的問題,比如,老師要求前四個拍子和後四個拍子做不同的動作,但同學可能會誤解成前八拍和後八拍,這時就需要不斷提醒和調整。音樂的部分也是個難點,因為大家打拍子容易不整齊,所以我們讓聽力比較好的演員在前面帶領動作,後面的演員盡量跟上,甚至戲劇的部分設計引導觀眾隨著音樂一起拍手,讓觀眾幫忙打拍子,這樣不僅能幫助演員,也能讓觀眾更投入。作為幕僚,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幫助團員建立安全感,比如,當有人聽不清楚時,我會馬上用手機打字補充說明;當上完課訊息太多時,庭安會幫忙整理筆記,讓學員們能更專注在自己的表演練習上。另一個重要任務是促進團員的向心力(動力),我在課程之餘整理了所有台詞、動作和注意事項,用另一種結構化的方式呈現,並放到雲端共筆,讓大家可以即時反饋和修正,不只提高了討論的效率,也鼓勵大家發表意見。在討論過程中,幕僚也會提供建議,我會盡量不只寫要「做什麼」,還會多一些解釋「為什麼」這樣做比較好,多用具體的例子和情境來幫助學員更容易掌握要點。幕僚也要學習傾聽,比如,開場白就有兩派不同的意見,我根據大家的討論改了數次,最後提供兩個版本讓老師決定。有時候我也會點名問比較被動的人「可以幫忙確認嗎?」、或用問題引導「這個部分這樣要…作對嗎?」確保每個人都有參與。此外,幕僚在排練過程中要隨時想辦法解決問題,比如,沒有電視遙控器時,我直接拿出現場投影機遙控器模擬;聽打員的位置不合適,就現場馬上移位置看看效果;黑幕有人覺得需要下降,就立刻調整測試,能現場馬上試的就不要用想像的!幕僚還幫忙爭取延長場地練習時間、爭取借桌子放道具兼擋住後台的人、剪輯音樂、找好用的音控軟體、上字幕等等,不奢求能留下專業完美的作品,但至少我們盡力了,有始有終,不會後悔。回想這七週的課程,有很多溫暖的時刻,課前大家會相約一起吃飯,練習台詞;課後有人留下來練習跳舞,這些點點滴滴都讓人難忘。最後,要特別感謝果陀文創的資助、蒲公英聽語協會工作人員的後勤支援,以及所有學員的努力與信任,我們一起完成了一個不簡單的任務。現在,聾聽共創的文化已逐漸開花,當我們不再執著「彌補缺陷」,轉而專注開發獨特的生命故事,那些被視為障礙的特質,終將淬煉為動人的表演張力。我有幸能參與這個企劃,從中收穫滿滿,也認識了不少新朋友,期待未來有更多機會和大家在寂靜與聲響的交界處,創造新的火花!
志工:協會理事 徐承佑春節假期的第一天,是蒲公英聽語協會和果陀文創合作的「打動人心的戲劇課」最後一堂課,也是成果發表的時刻,所有演員和後台志工都是聽障(聾人)朋友,眾志成城完成了一個30分鐘的舞台劇。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畫面,志榮還是有點緊張不確定何時該出場,我在後台搭著他的肩膀說:「等一下拍一下是待命,拍三下就是確定出去了,不要猶豫!」志榮笑著回應:「好!」那種互相信任的感覺,真的很棒!回想三個月前,我們在貳樓餐廳欣賞果陀的《我們分手吧!》實境喜劇,當時和劇團總監見面提到課程安排時,她們有點擔心學員的年齡差距,但我覺得這不是問題,因為我看過很多聾朋友的精彩肢體表現,知道他們有獨特的表達方式。身為協會的理事,我也很想參與這個難得的課程,雖然時間上沒辦法完全配合,加上我不太喜歡站在幕前,所以決定以幕僚的身分幫忙,當個顧場的志工。說到這裡,題外話想提醒大家,協會爭取這些學習資源真的不容易,希望大家能珍惜,如果沒興趣,可以把機會讓給其他人;如果已經參與了,就好好投入,盡到學生的本分,別常常請假又不報備,畢竟這不僅是個人的學習,也是團隊的合作。對聽障朋友來說,參與歌舞劇最大的困難是溝通,雖然課堂上有聽打員和手語翻譯,但有時候還是會遇到理解上的問題,比如,老師要求前四個拍子和後四個拍子做不同的動作,但同學可能會誤解成前八拍和後八拍,這時就需要不斷提醒和調整。音樂的部分也是個難點,因為大家打拍子容易不整齊,所以我們讓聽力比較好的演員在前面帶領動作,後面的演員盡量跟上,甚至戲劇的部分設計引導觀眾隨著音樂一起拍手,讓觀眾幫忙打拍子,這樣不僅能幫助演員,也能讓觀眾更投入。作為幕僚,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幫助團員建立安全感,比如,當有人聽不清楚時,我會馬上用手機打字補充說明;當上完課訊息太多時,庭安會幫忙整理筆記,讓學員們能更專注在自己的表演練習上。另一個重要任務是促進團員的向心力(動力),我在課程之餘整理了所有台詞、動作和注意事項,用另一種結構化的方式呈現,並放到雲端共筆,讓大家可以即時反饋和修正,不只提高了討論的效率,也鼓勵大家發表意見。在討論過程中,幕僚也會提供建議,我會盡量不只寫要「做什麼」,還會多一些解釋「為什麼」這樣做比較好,多用具體的例子和情境來幫助學員更容易掌握要點。幕僚也要學習傾聽,比如,開場白就有兩派不同的意見,我根據大家的討論改了數次,最後提供兩個版本讓老師決定。有時候我也會點名問比較被動的人「可以幫忙確認嗎?」、或用問題引導「這個部分這樣要…作對嗎?」確保每個人都有參與。此外,幕僚在排練過程中要隨時想辦法解決問題,比如,沒有電視遙控器時,我直接拿出現場投影機遙控器模擬;聽打員的位置不合適,就現場馬上移位置看看效果;黑幕有人覺得需要下降,就立刻調整測試,能現場馬上試的就不要用想像的!幕僚還幫忙爭取延長場地練習時間、爭取借桌子放道具兼擋住後台的人、剪輯音樂、找好用的音控軟體、上字幕等等,不奢求能留下專業完美的作品,但至少我們盡力了,有始有終,不會後悔。回想這七週的課程,有很多溫暖的時刻,課前大家會相約一起吃飯,練習台詞;課後有人留下來練習跳舞,這些點點滴滴都讓人難忘。最後,要特別感謝果陀文創的資助、蒲公英聽語協會工作人員的後勤支援,以及所有學員的努力與信任,我們一起完成了一個不簡單的任務。現在,聾聽共創的文化已逐漸開花,當我們不再執著「彌補缺陷」,轉而專注開發獨特的生命故事,那些被視為障礙的特質,終將淬煉為動人的表演張力。我有幸能參與這個企劃,從中收穫滿滿,也認識了不少新朋友,期待未來有更多機會和大家在寂靜與聲響的交界處,創造新的火花!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