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書桌
  • 蒲公英聽語小幫手

【我們的故事】之八


作者為國一聽損兒家長。

2004 「我們」的聚會("We" have been there)

是的,那是一場關於「我們」的聚會,一群聽損兒女及家人的聚會。當初旅居美國的我,焦慮地詢問各家庭對不同品牌植入電子耳的評價與使用經驗。得到的答案卻是各有千秋,莫衷一是。舉棋不定的我,適時遇到另一位聽損兒的父親,他說:"Don't worry, any decision you make now is a good decision for your son." 「別擔心,你當下的任何決定對你兒子而言都是好決定。」瞬間,我心寬無慮。多虧那場「我們」的聚會。許多有心無心,有名無名人士的促成,或貢獻時間、金錢,或貢獻才力、勞力和心力,才成就了那場時空的聚集。

2015 假警報 (false alarm, real alert)


記得那晚,我們入住一家旅館。孩子才拿下電子耳,正準備去淋浴,就在此時,旅館警鈴大響。我打開門,和隔鄰的同團團員討論著:這應又是那種誤觸誤響的假警報。我們心不甘情不願地準備下樓,並比手劃腳召喚孩子跟上。未聽到警報聲及討論的孩子,因他看到的是眾人疏散的畫面,只見他急忙戴起電子耳並喊叫著:「快!大家都往外跑!」隨後,集結在旅館外等侯的我們,被告知確實是虛驚一場。正當我們彼此不經意的抱怨,並揶揄著穿著浴袍的同團團員時,我眼角餘光掃過孩子,卻發現他沒有加入「我們」的抱怨揶揄,似乎還陷在方才慌張的情緒中.... 我一直不願孩子被標籤化,但因這場假警報,我才體察到孩子或早已瞭然的不便和侷限,與內心深層的不安。試想,若他一人入住旅館,半夜因緊急事件而警鈴大作....

2016 禁止寵物 (No pets allowed)

漫步於雷尼爾國家公園的一處森林步道,我和兒子幾乎同時觀察到,並發出一樣的責難:「前面入口不是有禁止寵物的標誌,他們倆怎麼還在這遛狗。」「或許他們沒看到標誌」,「搞不好他們看不懂英文」,「我們」不停地論斷著。行至中途兩棵巨木前,我和妻子停下拍照,孩子繼續往前漫步幾十米。就在這時,那位遛狗人士邁向我倆並自我介紹:「你好,「我們」想向你們介紹一下這hearing dog (且譯助聽犬),將來你兒子一人在外時,也許會對他會有所幫助。」原來,這一對年邁夫婦,丈夫重聽,當妻子於平常生活或緊急情況要召喚丈夫,而丈夫未能聽見時,那hearing dog就扮演著溝通的媒介,接受妻子的指令引領丈夫趨近。對照著我們剛才對他們的粗妄論斷,細心的他們,卻看見兒子所戴的電子耳與助聽器,且熱切精準地找到一個切入介紹的時機。

關於「我們」的搜尋持續地展開。感謝造物主,企盼我和我兒都在這旅程中謙卑領受,因著定義「我們」,而展開詮釋的「故事」。


最新訊息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