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書桌

2025.03.24【專家這樣說】肺炎鏈球菌疫苗Q&A

  • 蒲公英聽語小幫手
  • 3月23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3月27日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台北分院 耳鼻喉科 主任 陳冠華醫師✍

🎯為什麼植入人工電子耳的聽損朋友是屬於肺炎高風險?
✅肺炎屬於呼吸道感染的一種形式,各式的病毒或細菌都可能造成肺炎,譬如新冠肺炎病毒(COVID)、肺結核桿菌(TB)、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等,本次健保開放的公費疫苗主要是針對肺炎鏈球菌。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一種革蘭氏陽性雙球菌,常見於我們的呼吸道中。除了肺炎,最令人擔心的是它能併發多種侵襲性疾病,包括腦膜炎、敗血症、關節炎、骨髓炎、心包膜炎、腹膜炎、溶血性尿毒症等,稱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症(IPD)。
植入人工電子耳(人工耳蝸)的個案屬於肺炎鏈球菌感染後『併發腦膜炎』的高風險群族。
因為手術需要植入電極的關係,植入體本身會穿過頭骨、中耳及內耳,形成一個貫通的管道,日常生活下並不會造成任何影響。感染呼吸道病毒或細菌時,因為耳鼻喉相連通,常會有部分病原體透過耳咽管進到中耳腔內,造成輕微中耳發炎,這時有可能進一步透過電子耳植入體(電極)已形成的管道,進入內耳系統,而內耳的耳蝸與前庭本又與中樞神經系統相連,病原體進到中樞系統中,就容易併發腦膜炎,造成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大幅增加死亡率。

🎯那一樣是聽損,沒有植入者肺炎風險就比較低嗎?
✅無論是否聽損,無論是否植入人工耳蝸,只要免疫系統正常,感染肺炎鏈球菌的機率都是相同的。但一般聽損者,因為沒有電極植入耳蝸中,即使感染,中耳及內耳沒有讓細菌直接進入中樞系統的管道,因此肺炎鏈球菌的『腦膜炎併發症』較人工耳蝸植入者為低。

⚠單純的聽損(未植入電子耳)者,肺炎風險與一般人相近,除非有免疫系統疾病或是不能戴口罩等增加感染風險的問題。
⚠植入人工耳蝸(電子耳)者,因為手術改變內耳結構、增加腦膜炎風險,進而提高肺炎風險,因此建議特別防範,如接種疫苗。

🎯這個疫苗是建議已經植入過電子耳的使用者,如果有些醫院在植入電子耳之前,就會要求✅病人先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那如果之前有接種過,還需要再接種?
肺炎鏈球菌疫苗的保護效力與個人的免疫功能有關,會隨著接種時間及接種疫苗的不同,產生不同時間的保護力。按照時程,接受兩種不同類型的疫苗,可提升良好免疫記憶,提供較長時間的免疫保護力,並使保護範圍更廣,有效降低此族群因感染肺炎鏈球菌導致嚴重的併發症或死亡。
目前肺炎鏈球菌疫苗包含三種不同類型:
  a.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是一種不活化疫苗,內含13種血清型(1、3、4、5、6A、6B、7F、9V、14、18C、19A、19F、23F) ,適用於出生滿6週以上幼兒、青少年、成人與長者。
  b.15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5)是一種不活化疫苗,內含15種血清型(1、3、4、5、6A、6B、7F、9V、14、18C、19A、19F、22F、23F、33F) ,適用於出生滿6週以上幼兒、青少年、成人與長者。
  c.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是一種不活化的疫苗,內含23種血清型(1、2、3、4、5、6B、7F、8、9N、9V、10A、11A、12F、14、15B、17F、18C、19F、19A、20、22F、23F、33F),適用於一般成人與兩歲以上兒童。

👉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商會預防接種組(ACIP)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建議如下:
🔸青少年高危險群接種建議如下(自費):
1.未曾接種:先接種1劑PCV13或PCV15,間隔至少8週再接種1劑PPV23。
2.曾接種PCV13或PCV15者:接種1 劑PPV23,與前劑PCV13或PCV15 應間隔至少8週。
3.曾接種PPV23者:接種1 劑PCV13或PCV15,與前劑PPV23 應間隔至少1年。

⚠應先接種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或PCV15)再接種多醣體肺炎鏈球菌疫苗(PPV23)。
⚠完成上述兩種疫苗接種之高危險群,5年後可經醫師評估再追加1 劑PPV23。
⚠『19-64歲』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高風險對象:(目前開放公費接種)
應接種1劑13價或15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15)及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疫苗接種時間及原則如下:
1.從未接種過:先接種PCV13,接種超過8週後,再接種PPV23
2.已接種過PCV13/15:接種超過8週後,再接種PPV23
3.已接種過PPV23:接種超過1年後,再接種PCV13
綜上所述,若之前有接種過其中一種疫苗,則可根據接種時間及原則,再接種另外一種疫苗,若之前已完整接種過上述兩種疫苗,則無須再接種。

🎯幾歲的電子耳植入者應該考慮接種疫苗?
✅所有年齡層的電子耳植入者都應該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衛生署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於2016年起將此疫苗列為5歲以下幼兒常規接種項目,並於2023年開始提供65歲以上長者公費接種疫苗。目前兒童常規接種採3劑時程:出生滿2個月、4個月分別接種1劑,滿12~15個月追加1劑。
依此原則,今年(2025年) 9歲以下的嬰幼兒及兒童,應該都有接種過至少一劑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查詢疫苗接種紀錄查詢有三種方式:
1.『兒童健康手冊』預防接種時程及記錄表
2. 民國85年後出生者,可持身份證明文件及健保卡洽就近之衛生所(臺北市為健康服務中心)協助查詢申請。
3. 透過健保署網站或健保快易通app之『健康存摺』查詢,確認過往疫苗接種資料。

🌟結論🌟
1.植入電子耳的聽損者,因手術以及植入體進入內耳的關係,感染肺炎鏈球菌後產生『腦膜炎併發症』的機率較高
2.植入電子耳的聽損者,不論年齡層,應在手術前或術後接受『肺炎鏈球菌疫苗』注射,降低感染機率,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3.國內目前9歲以下的電子耳使用者,若有按照兒童預防接種時程施打疫苗,應該至少接受過一劑以上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注射。
4.不確定是否接種過疫苗的電子耳使用者,應查詢『兒童健康手冊』預防接種時程及記錄表、『健保署 健康存摺』或是所屬地衛生所資料確認。
5. 電子耳使用者應完整接受兩劑疫苗 (一劑PCV13/15 加上一劑PPV23),才能獲得完整的免疫保護力。
6. 已經接種過兩劑以上的電子耳使用者,接種完成的5年後可以經醫師評估後,再接種一劑PPV23疫苗,增加保護力。



Comments


地址 / 10442臺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一段65巷3號3樓

  • Facebook - Black Circle
  • YouTube - Black Circle

電話 / 02-25519515

​瀏覽人數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