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書桌
  • 蒲公英聽語小幫手

【我們的故事】之十七 聽損教我學會樂觀面對生活


開始 由於在我出生的時候還沒有新生兒聽力篩檢的關係,所以在兩歲半的時候才被注意到我的聽力是有問題的。之所以會被發現,是因為有一天,媽媽對我說:「昱翔,叫叔叔。」然而我卻一直說成ㄉㄨㄉㄨ。媽媽這時候才覺得奇怪,是不是聽力有問題。之後才帶我去醫院檢查。經果醫院診斷後,我的聽力確實是有問題的。聽損大約落在60分貝左右,至於會聽損原因,醫生也不知道,在此之後就進入了漫長的追蹤期。 戴上了助聽器之後,我媽便開始積極地尋找聽障相關協會幫我上課。起初是找到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可是要在雅文上課需要爸爸或媽媽的陪同,然而我家是雙薪家庭,所以只能再找其他的協會。於是我來到了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上課,陪同我上課的是我的外公和外婆。

求學 在婦聯會上課一段時間後,慢慢來到了就學年齡。在此之前我在幼稚園與其他一般生一起上課,這段說來有趣,我本來在另外一家公立幼稚園上課,然而因應後來的個別化服務計畫(ISP)的實施,我便被安排到離家最近的國小附屬幼稚園,以便能夠提早適應校園環境。

國小階段 進入小學之後,我媽很積極地跟我的班導師聯絡,以了解我的學習狀況。印象中,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國文課考聽寫,那個時候我其實還不懂分數的意義,但第一次我考了95分,爸媽很高興的誇獎我。第二次我考了100分,爸媽更高興,我也因此獲得了成就感,所以之後常常拿100分回家。 可是又有新的問題產生了,那就是我不會造句,譬如造「…才…」,我寫了「我哥哥是個天才。」於是我便被安排早自習時段去資源教室上課,加強我的造句能力。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媽認為我還不會寫作文,幫我安排在作文班上課。結果在學校運動會後,我突然寫出了800字的作文,我媽嚇了一跳,也在聯絡簿上跟老師分享他的喜悅,之後隔年參加寫作比賽得了佳作。

國中階段


這個階段算是我很大的一個轉捩點,因為我聽損已經下滑到接近100分貝左右,以至於上課逐漸接收不到老師上課的內容。這時候FM調頻系統的重要性逐漸上升。不過,那個時候我有點抗拒使用這個器材(我想應該也有一些聽障同學也有經歷過不想使用FM的時期吧!)當時師長一直逼問我:為什麼不使用?我心裡不斷地說:我就是不想用。因為FM的缺點在於接收聲音的範圍侷限在配戴者上,於是每當班上突然哄堂大笑的時候,我卻完全一頭霧水,弄不清狀況。後來會接受使用FM,主要還是因迫於上課狀況的現實。 在國一下學期末的時候,因為聽不到的程度太嚴重,再加上受不了之前被一些人的言語中傷,開始萌生配戴電子耳的念頭。於是,我在寒假時期做了手術,國二上學期在醫院跟學校之間來回跑。由於復健過程不容易,心情也不太好,常常進出輔導室,輔導主任為我做一些心理建設。再來是開刀所費不貲,所以我發誓要好好念書來回報我的家人,接著段考排名也來到全校前十名以內,甚至第三名。

高中階段 在進入高中之前,要面臨選擇就讀學校,當時以我的第一次基測分數再加上加分可以念任何學校。由於只能填一個志願,我填了師大附中。但是身邊的師長很不解我怎麼沒有填建國中學,大家都強烈建議我試看看讀建中。同時,我也在鑑定安置裡以北市聽障榜首的身分上了建國中學,在經歷過一長串思考後,我還是選擇讀建中。 因為我以往的數理科目表現不錯,因此我高二時選擇讀第二類組。在建中裡確實學到了很多,不過相對的,成績一直不見起色。英文成績總是在班排倒數,相對其他科班排一半,落差相當明顯。我自己選擇硬著頭皮念下去,不過相對心裡卻很疲憊,也對讀書這件事產生了倦怠感。在高三的時候,巡迴輔導老師介紹讀台大的聽障學長給我認識,我告訴了我的學習狀況,學長認為我的實力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差,鼓勵我努力準備考試看看。經過學長一番話後我有了一點的信心,透過特考方式考上了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不過,其實我的第一志願是機械系,但坦白講,那屆第二類組名額不到40人,再加上當中建中就佔了4個同學(3個考上台大1個成大),因此競爭也相對激烈。

大學階段

進入大學後我發現學校理工的課本通通都是原文書,再來在好的大學裡,理工教授教課的前提是學生都已經具備基礎能力(也許某個領域你不夠熟,但是教授認為你已經會了),教課速度非常的快,高中三年念的東西濃縮成一個學期,使得我念的很辛苦也很累。 但是在台大裡我認識了一群身障學生,當中也不乏聽障的學生,然而他們幾乎也是該障別裡的佼佼者,比我優秀很多。不論是課業方面或是人生態度方面,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也開始反思自己是否還適合繼續待在弱肉強食的理工組裡頭,或許可以轉換到另一個領域嘗試。 讀了一年台大後,我選擇休學一年,沉澱自己的心情後再重新出發。於是在休學期間,我有時間可以嘗試去做以前沒機會做的事,譬如接活動營隊、學做菜等等。在這段期間裡,我不再像以前那樣,無時無刻不讀書,而是以單純的態度輕鬆準備,後來經過特考,我考上了政大公共行政系。 到現在為止,我已經在政大讀了兩年,如果要說大學文組和理組的差別,我可以簡單地講,專業領域或必修幾乎完全不一樣。理組的作業基本上都是在算題目、做實驗、程式設計,而文組作業經常是寫報告。其實理組和文組都有報告,不過理組報告偏向以物理和化學為主的科學實驗,文組則相反。

心路歷程 我是靠著家人的支持才能夠一路走過來,對於讀書這一塊,家人並沒有太多的要求,只求我盡力即可,相反的,世上有更多事比讀書還重要。譬如旅遊就可以增廣見聞。高中畢業之後,我跟我哥和他的同學一共3個人去紐約自助旅行18天,在這18天裡,我們搭紐約的地鐵、看自由女神、跟外國人打美式足球等等,透過自助旅行時間上的彈性,更實際感受他們的文化。 求學一路上難免會有挫折,尤其是人際相處上,別人可能無意間或故意言語中傷,這些事情我都會記在心裡,主要是期許我自己不要變得跟他們一樣,希望自己變得更好。我開完刀後一段日子後,我才知道,在開刀之前,媽媽在學校曾被我的同學問道:為什麼他們每次跟我講話我都聽不到?媽媽跟他們說:「所以,你們要更有耐心跟昱翔說話喔!」也許這看起來只是一段單純的對話,但在我心裡上來說,這是一個滿沉重的東西。我想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沒有人會願意聽不到。 我的成長,由於聽損的關係,而有著沉重的歷程。可是也因為如此,使得我在很多事上,反而可以用更樂觀的態度來面對-----因為沒有事情會比一輩子聽不到更嚴重了。

小結 到目前為止,我可以歸納出幾個對我而言有幫助的事情 1.利用身邊可用的資源 在讀書上碰到困難是經常有的事,但其實只要自己敢問、敢要求,這些困難其實不難解決。問同學問老師是一個簡單而且有效的方式。 2.有心靈上的支柱 壓力會需要一個宣洩的出口,宗教信仰、輔導老師、家人都是好選項。 3.勇敢參加活動和做事 這對磨鍊自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更可以學習如何待人處事,這是只上課學不到的東西。


Comments


bottom of page